春季是从立春之日始,至立夏之日止,中间经过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等节气。春季气候以风为主气,在南方还常常伴有毛毛细雨,温暖而潮湿。
马上就要进入雨水节气,气温进一步回暖,这时候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?
《黄帝内经》根据自然界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季节特点,提出四季养生保健的要点: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……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
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来看,春属木,而五脏之中,肝也属木,春天肝气旺盛,如树木一样向上生发。所以春季养生宜注重疏肝养肝,调畅情志,心情开朗,使肝气疏泄顺达。
肝脏是人体一个重要器官,具有调节气血、帮助脾胃消化食物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、疏通气机的作用,因此,春季养肝做得好,来年健康不用愁。
日常生活中酗酒、熬夜、抑郁易怒、爱吃油腻食物等行为,都会损伤我们的肝脏,如果能避免对肝脏的伤害,其实就是对它最好的养护。
除了养肝之外,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春季养生三字经。
进入春天之后,地下阳气初升,如种子芽苞初发,外皮未破,这正是我们所要效仿的状态。在运动上适合做八段锦、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,可舒展形体,畅通血脉,以助生发之气。
嵇康《养生论》说:“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,寿自高。”春季梳头,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,有宣散郁滞,疏利气血,通达阳气的作用。
春季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。饮食壅滞于胃腑,人体的气血就趋于体内,卫外的功能就下降,所以易感风寒。也有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吃多,但由于其平素脾胃虚弱,所食虽不多,但已超过了其消化能力,其致病机理是相同的。
进入春天,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,这个时节养生还应特别注意“防风寒”。在衣着上主张“下厚上薄”,不可骤减,脖子、腰部、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,需要格外精心防护。
评论列表 (0条)